行为艺术(PerformanceArt)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欧洲,主要以身体为媒介在特定的时间和地址与观众进行交流。它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对艺术推行过程的强调;二是艺术家的个人亲身参与。美国艺术家、历史学家露西利帕德说:行为艺术是“最直接的艺术形式——由于它意味着直接融合美学的骨髓——艺术自我面对观众和社会”。
1、新异的审美形象
行为艺术在新开放的艺术空间内寻求可能性,在视觉语言转换中,行为艺术的形式转换体现了当下艺术语言一种崭新的审美现代性诉求,具备创造性展示和典范意义,这本身符合全部艺术史的规律和史实。
行为艺术塑造的审美性形象具备陌生化、冲击性和动态性的特征。行为艺术总是将日常的事件反常化,使其具备陌生化的特点。给观赏者感官的刺激或情感的震动,使其获得意料之外的美感享受。2014年,行为艺术家韩冰现身发起了遛白菜活动,马上大家日常遛宠物这一活动中的宠物换成了白菜。遛宠物这一件事是大家屡见不鲜的,一旦将遛的对象进行替换,就产生了陌生化的成效。这一熟知的语境使得事件有了特别的意义。
行为艺术所创造的审美形象突破了传统艺术审美标准,猛烈地冲击观赏者感官和精神承受极限,带来视觉魔力的延长,引人深思。1917年,马塞尔·杜尚将一个小便器送到纽约独立艺术家协会举办的展览上,将它命名为《泉》。该事件哄动一时,对大家关于“艺术”的定义形成了很大的冲击。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说:“与‘事物’相比,‘事件’更容易引起大家的本能反应,而一件‘事件’的主要特点,也恰恰在于它是动态的。”行为艺术更多的是一种动态的视觉艺术,可以给观赏者带来直接、飞速的视觉感受。一位自称“空中的画家”“具象者”“写实者”法国艺术家伊夫·克莱在1962年用自己身体坠落的动态画面创造了《坠入虚空》这一作品,而这也是历史上第一件行为艺术作品。1974年,行为艺术之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进行了《步伐0》行为艺术表演。
无论是在选材内容还是表现形式,行为艺术塑造的审美形象都对传统艺术表达发生进行了挑战,给观赏者带来新的体验与感受。
2、强烈的情感表现
“艺术理想的本质就是如此使外在的事物还原到具备心灵的事物,因而使外在的现象符合心灵,成为心灵的表现。”艺术一个非常大的功能就是表达艺术家的情感。行为艺术尽管超脱了常规的表现创造形式,但也遵循这一原则。并且相较于传统艺术形式,它表现得更为直接、强烈。形式在一定量上影响着艺术作品情感的传达成效,而行为艺术则是尽量地消解艺术情感在传递中的磨损。一般来讲,一个人真实的内心情感体验是没办法完全通过文字、绘画、雕刻等形式表达出来。其间这个转换由情感输出到媒介再到情感同意,情感总是会发生消减或曲解。再加上传统艺术表现形式总是通过纸张绘画、建筑雕塑等跨时跨地的传播介质,情感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就越大。而行为艺术主要以身体为媒介并具备时效性,再加上观赏者的直接参与,即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所给予观众直接的冲击体验,使其艺术品中的情感最大限度地表露出来。
这在《韵律0》中表现得最为突出。《韵律0》创作于1974年,是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海量作品中最为惊骇的作品。行为艺术家将自己全身麻醉,只维持头脑清醒。在观众面前放置七十二件器具,其中既包含玫瑰、蜂蜜等无害的物品,也包含剪刀、灌肠器、匕首等危险性物品。观众可以用这七十二件器具对行为艺术家做出任何他们想做的事情。为了最大限度地让观众参与到这场行为艺术中来,阿布拉莫维奇签署了生死状。在艺术活动开始初期,大家只不过简单地用一些道具试探着,到了后面,大家发现艺术家真的不会有一丝反抗,便开始了残忍的攻击。有人剪碎她的衣服、用玫瑰花刺伤她,更有甚者,将那把带有子弹的手枪放入行为艺术家的口中,欲意扣下扳机。没办法动弹的阿布拉莫维奇内心充满着恐惧、痛苦,留下了绝望的泪水。这也是她生活中最接近死神的一刻。行为艺术家本人能从这次行为艺术活动中深刻感觉到人性的恐惧,而在旁边观看和参与的观众也深刻感觉到行为艺术家内心发出的绝望呼号与情感表露,达成了艺术家与观赏者情感的共鸣。
《韵律0》只不过海量行为艺术作品中的一个,但其所使用的情感传递方法在其他行为艺术作品中亦可找到,即情感共鸣。人与人一样就像空杯与空杯一样,当空杯与空杯的间距越小,只须振动一个空杯,另一个空杯也会因为第一个空杯的振动引起的空气振动而振动得越强烈。行为艺术中,当人与艺术作品或艺术家距离越近,其作品或艺术家所传递的情感就会越强烈地影响观赏者的情感,深入心灵内部,唤醒大家的觉知。
3、深度的意义蕴藉
“艺术在其本质中就是一个本源:是真理进入存在的突出方法,亦即真理历史性地生成的突出方法。”假如说情感是行为艺术的要紧内容,那样行为艺术中存在的具备哲理或真理性质的意境则是行为艺术中的灵魂。艺术作品中假如没值得启发、警醒大家的要点,只不过流于夺人眼目的形式,终究会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这也是行为艺术不同于近些年来网上打着行为艺术的名号进行低俗活动的重点。
杜尚的《泉》是行为艺术史上不可避开的一个艺术作品,到了现在,关于这个艺术品的争论依然没停止。很多人对其提出了质疑,有人觉得小便器没办法登上大雅之堂,此举是对艺术的玷污;有人觉得该作品是一件已完成的工艺品,没办法体现艺术创作,而是一种剽窃。杜尚对此回话道,是不是由作者创作并不重要,要紧的是选择了它,并“使大家用新的角度去看它,原来好用的意义已经消失殆尽,它却获得了一个新的内容”。他曾表示他评价最高的不是艺术,而是生活本身;不是杰作的创造,而是自由的智慧游戏。行为艺术并不止停留在“行为”这个艺术表象上,观赏者更多的是要透过这个表象看到后面“艺术”中所存在的真理要义。
《泉》这一作品诞生于工业文明进步与世界大战之际。此时,大家的心灵遭受了巨大的创伤,艺术家们的艺术作品也渐渐出现了荒诞、抽象和含义的特点。马塞尔·杜尚深受此影响。他作为是达达主义及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和开创者之一,不断追求艺术的自由与突破。面对社会中存在的一部分把艺术只可以用崇高、高雅来体现的艺术家,他用《泉》这一艺术作品来抗议这种观念。他将以往用来表达“美”“纯洁”的“泉”来命名一个小便器,并将它送往展览,杜尚这一艺术行为将“艺术”从高高在上的神坛拉下来,使“艺术”进入到世俗世界中来。
正如杜尚本人说过的:“达达精神是极富反艺术的进攻性的,对艺术家的方法提出原则性的质疑,就像大家期待的那样,方法是荒谬的,传统也是荒谬的……”《泉》这一作品对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提出了质疑,是对所有传统艺术和观念彻底地否定与批判,连这最“起码”的艺术观念也被否定、颠覆了,消解了以往大家对艺术美丑的认知。《泉》作为西方美术史中第一件完全借助现成品的“装置”作品,开创了所谓“装置艺术”的先河,具备划年代的意义。
此外,还有《枪击电话亭》《文化配猪》《白领行为》等一系列行为艺术作品,都蕴含着艺术家对社会现象的深思与社会现实的披露。
行为艺术需要剥去其夸张、荒诞的外衣,去仔细体味其中的深刻含义。在现实日常,大家总是被其表象所吸引或排斥,而不去用心灵去领会。也就是如此,才会导致很多的伪行为艺术很多出目前大家的日常。
4、总结
行为艺术以一种看上去不可以为大众理解的艺术方法,渐渐地进入到大家的日常来。大家不可以一直停留在对传统艺术形式的规范上,并将它套用在所有的艺术作品中。年代在变化,对待艺术的规范也要进行调整。更何况,年代的进步需要革新,革新的先锋为观念的革新,而行为艺术就是一种典型的观念的革新。假如没办法挣脱原来的观念,那便一直没办法进步。所以同意和理解行为艺术中的审美意境是极为要紧的。
同时,要掌握辨析何为“行为艺术”,何为“伪行为艺术”。荒诞、夸张的表现形式固然是行为艺术的一大特点,但艺术作品当中的情感流露与意义蕴含才是最内核的评判标准。理性审视艺术、领会艺术、感悟艺术才是对待艺术的正确渠道。